戰略
石油儲備是一個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1973年爆發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以來,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都建立了各自的國家石油儲備,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戰略加以部署實施。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其中一半以上依賴進口。美國的石油儲備包括政府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兩個層次,相對獨立運作。美國能源部在1977年提出了戰略石油儲備計劃。在此后10多年時間里,美國利用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兩個州
墨西哥灣沿岸的地下巖鹽洞,建設了五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存能力為7.2億桶,約合1.03億噸。截至2009年2月初,美國石油戰略儲備超過7億桶,商業原
油庫存達3.5億桶,可供全國使用150天,創了歷史新高。
日本把石油戰略儲備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日本的石油儲備有民間和政府兩個主體。1996年,日本相繼建成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民間儲備的石油則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廠和銷售網點。其中,國家儲備量的規定是90天,實際儲備91天,100%為
原油儲備。而民間石油企業的義務儲備量規定為70天,其中
成品油占55 %,原油占45%。
1983年,位于日本青森縣的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成,開始了由國家儲備基地儲藏石油的時代。到1996年,日本共儲存石油或石油制品3400萬千升,油輪儲備石油時代結束。除了已經建成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之外,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18個石油儲備設施,共儲備石油1700萬千升。
韓國政府儲備戰略資源的主要方法是高價收購,限制使用。韓國石油公社成立于1979年,專門負責引導韓國企業開發海外
石油項目、石油儲備基地建設以及儲備石油的管理和運營。現在,韓國石油公社在韓國國內建有9個石油儲備基地,截至2008年底,韓國國內石油儲備達1.38億桶。
另外,韓國政府將在2012年建成集石油生產、供給、進出貨及存儲等功能于一體的“東北亞石油樞紐”,預計該石油樞紐達到2800萬桶石油存儲規模。
此外,截至今年1月底,為了保值,
歐佩克在海上約40艘巨型油輪上儲存了大約7000萬至8000 萬桶原油,而俄羅斯也增加了1600萬桶原油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