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將逐漸顯現,但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出口市場仍不容樂觀,國際
原油價格的小幅攀升也不利于化工企業盈利水平的恢復。在產業結構調整尚未結束的背景下,最大的可能性是,企業為了維護其市場份額,被迫維持現有的低毛利率水平,從而使得整個化工行業在低位保持弱平衡狀態。
進入2009年以來,全行業的出口形勢并未出現實質性好轉,部分產品的貿易逆差還在擴大,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較快,產能過剩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以下五個方面是影響石油和化工行業走勢的關鍵因素:宏觀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國際貿易環境、國際原
油價格以及產業自身的運行規律。
(一)宏觀經濟
化工產品與人類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其下游終端產業涉及房地產、汽車、造紙、服裝紡織、家電等領域,正因為如此,宏觀經濟的波動也將帶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與GDP的相關性最大,并且其波動幅度更加劇烈,這主要是由化工產品價格易于暴漲暴跌所導致的。
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我國GDP增速在經歷了2007年上半年的快速攀升后,逐季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的GDP增速已經下降至6.1%,達到2002年以來的最低點,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增速隨之快速下調。
展望未來,在國家刺激內需政策的帶動下,宏觀經濟的逐漸回暖已成為大勢所趨,我們認為房地產、汽車等消費板塊將率先回暖,這將有利于帶動相關化工產品價格的回升。
(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近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較快,而我國部分行業又都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如純堿、氯堿、無機鹽、甲醇、苯胺等化工產品。在經濟環境較好時,產能過剩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的矛盾并不突出;而隨著經濟環境惡化、需求大幅下滑,產能過剩的問題凸顯。
2009年一季度,我國石油和化工全行業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金額1354億元,同比增長22.5%,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約11個百分點,盡管如此,行業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較快。其中,化學原料及制品業完成實際投資金額874.85億元,同比增長41.9%,較2008年全年提升了7.2個百分點,可謂高速增長。進一步分析看,其中的農藥、專業化學品、肥料、涂料等子行業的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速分別為109%、71%、55%和50%,較2008年大幅提升,這體現了投資者在經濟周期下行的背景下,對防御性較強化工子行業的青睞,然而除專用化學品外,其余三個子行業都已存在產能過剩的狀況,產能的大規模擴張并不利于這些行業的發展。
由于化工行業項目建設期大致為1.5~2年,2009年下半年一些化工產品依然將迎來投產高峰期,產能釋放壓力較大,競爭將日趨激烈。
(三)國際貿易環境
我國部分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出口是緩解產能壓力的主要途徑,無機鹽、染料、農藥、輪胎、膠鞋和橡膠制品等行業的出口依存度較高。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對這些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國外需求逐漸萎縮,產品出口也受到了較大的負面沖擊。2009年行業出口情況依然不樂觀,前5個月,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22.8%,其中,基礎化工原料下降32%;化肥下降37.8%;農藥下降32.4%;涂料、顏料行業下降42.4%;橡膠制品下降14.2%。
由于經濟低迷,許多國家貿易保護政策頻出,這也對我國石油和化工產品出口產生影響。
目前,消費者信心指數提升、制造業PMI指數反彈、房地產市場環比復蘇、銀行間信貸有所改善等種種跡象都反映出發達國家的經濟已經觸底,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存貨銷售比依然處于歷史高位,去庫存化之路仍然漫長,因此,我們判斷,2009年下半年,發達國家的經濟并不會出現大幅回升的態勢,外需不振,國際貿易保護措施不會輕易減少,這些依然將對我國化工產品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四)國際原油價格
原油一方面可以作為化工產品的原料,另一方面還可以間接地為化工產品的生產或運輸提供動力。因此,原油價格與化工產品成本密切相關,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化工企業的盈利。我們認為,美元走勢、供需及投機是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重要因素,其中,美元走勢是決定油價的主要因素。然而,從現階段來看供需狀況是
國際油價的主要支撐力量,國際原油市場一直存在著OPEC供應方與以美國為主等原油需求方的博弈,在2002~2007年本輪石化周期景氣度快速提升的期間,對原油需求的快速增加也支撐國際原油價格一路走高,而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全球原油需求受到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跌。當然,在國際原油的交易市場中,從來就不乏助漲助跌的投機商,隨著原油價格的暴跌,投機商看空未來原油需求,抽出資金,大量拋售,更是助推了原油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從未來美元走勢看,短期內,受周邊國家降息空間下降,全球經濟趨穩等因素影響,美元仍有進一步走弱的可能,然而,從中期來看,正如美國政府自己所說,強勢美元應能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因為美元強則大宗商品價格低,這有利于帶動占美國GDP約70%的消費回升,從而促進其經濟復蘇。我們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元指數將在一定的區間內震蕩,總體小幅走軟的可能性較大,這將推動下半年國際油價的小幅攀升。
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將下滑1.7%,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大衰退,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為-1.3%。需求疲軟使得油價上漲乏力,此外原油供應仍存在不確定性,OPEC自去年9月兩次約定減產,盡管在原油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該組織5月份產量有所增加,但是若原油價格并未持續上漲,供應增長的態勢或將難以維持。從供需因素的博弈結果看,長期油價上漲成為必然,但短期內,在世界經濟尚未恢復的背景下,油價的上漲空間有限。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判斷,2009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應較上半年小幅攀升,但上漲幅度有限,市場最終將尋求到一個相對低位的平衡點,但如果“通脹”預期加劇,油價極有可能再次被投機商推至高位。預計2009年全年WTI國際原油均價將維持在50~80美元/桶。
(五)產業自身周期
按萊森特化學系統公司的測算,石油和化工行業大約每隔8年左右出現一次利潤率的周期性變化。2002年6月份,我國化工行業的利潤總額增速曲線向上穿越收入增速曲線,開始了我國此輪化工景氣周期,依照“8年為一周期”的邏輯推理,我國化工行業下一輪景氣周期將出現在2010年下半年左右,而景氣度高點則將出現在2014~2015年左右。因此,2009年下半年,我國化工行業依然將處于景氣度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