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閉30余年后,伊拉克油氣大門再次打開,而這一次,中國石油企業抓住了機會。
30日,在伊拉克油氣田合同招標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
中石油”)與英國石油(下稱“
BP”)聯合競得了在本輪招標項目中油氣產量居首位的魯邁拉(Rumaila)油田。
在本次招標中,中國
石油化工集團(下稱“
中石化”)和中國海油石油總公司(下稱“
中海油”)也齊齊亮相角逐。有消息稱,兩家公司聯合美國
康菲石油競標了伊拉克北部的拜哈桑(Bai Hassan)油田。但截至記者發稿時,伊拉克方面還沒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中標結果公布。
贏取首單
受嚴重沙塵暴影響,本該在6月29日開始的伊拉克油氣合同公開拍賣被迫推遲到了30日舉行。昨天,伊拉克政府開出了競標的首單結果:中石油和BP組成的財團贏得了伊拉克魯邁拉油田的20年服務合同。
中石油-BP在達成的協議中承諾,將魯邁拉油田的日產量從目前的110萬桶提高到280萬桶。據報道,在談判中,中石油-BP提出的競標價為收回投資成本后每桶原油報酬3.99美元,但最終,中石油-BP答應了伊拉克石油部提出的扣除投資成本后每桶油報酬為2美元的條件。
“2美元/桶的報酬水平是比較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伊拉克問題專家殷罡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評價說,雖然伊拉克本次招標的基本都是老油田,
勘探開發的風險比較低,但從整個油田開采的平均利潤來講,2美元的報酬還是不高。
公開資料顯示,魯邁拉油田產量在本輪招標項目中居于首位,同時也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該油田位于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地區,1953年發現并在1972年建成投產,油氣儲量約為170億桶。
“雖然賺錢不多,但還是值得干的。”殷罡表示,中國石油企業需要盡快在伊拉克站穩腳跟,增大油氣開采的份額,至于收入多少、利潤是否豐厚就是次要因素。
有資料顯示,伊拉克石油已探明儲量可能高達2140億桶,僅次于沙特和伊朗而位居世界第三,占到全球總儲量的10%左右。由于長期的局勢動蕩,伊拉克目前石油日產量僅有 220萬桶左右,伊拉克政府希望通過本次拍賣,能在4至5年間將石油產量增至日均400萬桶左右。
風險不大?
自去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宣布公開競標計劃以來,已經有120個公司參與。經過伊拉克政府的第一輪審查,有41家公司取得了競標資格。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石油之外,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均取得了入圍資格。
對獲取更多合同,中國油企似乎充滿自信。中石油某高管即向CBN記者表示:“相對西方的跨國石油巨頭,中國企業在油田服務上的技術水平差距并不大,而最主要的是在成本上優勢更大。”實際上在此前,負責拍賣計劃的伊拉克石油部長侯賽因?沙赫里斯塔尼即對外表達了“選秀標準”:替伊拉克賺錢最多、花錢最少的企業將贏得合同。
中國石油巨頭幾乎全部出動來到伊拉克,今后是否會面臨一定風險?殷罡明確表示:“我個人認為風險不大。”
據殷罡介紹,伊拉克的恐怖襲擊雖然時有發生,但基本都是在人口密集地區,在人煙稀少的油田發動武裝攻擊幾乎沒有;第二,雖然伊拉克各政治派別對
油田開發存有不同聲音,但主要是針對利潤分配,對是哪家公司來開采并不在乎;第三,伊拉克政府亟須借助外來的資金和技術提高油田產量,會在與外國公司的合作上采取積極的態度。
實際上,中石油在去年11月,已經獲得了開發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的合同,成為伊拉克戰后首個與伊拉克中央政府簽約投資伊拉克石油產業的外國石油公司。中石油將投資約30億美元,在3年內將油田原油日產量提高到2.5萬桶,合同期限為23年。中
石油人士此前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伊拉克的局勢依然不穩,恐怖活動很嚴重,但艾哈代布油田開發合同執行順利,中石油目前有兩支隊伍正在伊拉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