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東濮老區進入高含水開發后期帶來的困難和矛盾,中原油田全面啟動油藏精細描述技術、高精度三維地震應用技術、高分辨率
測井技術、
水平井側鉆技術、不壓井作業技術、找水找竄卡堵水技術等14項油氣田開發關鍵配套技術項目,以形成適合不同類型油藏高效挖潛的技術系列,提高油氣儲量動用程度和
采收率。
中原油田是一個多油層的復雜斷塊油田,斷層多、落差大、封隔性強、天然能量不足,靠天然能量開發采收率低于20%。經過多年的高速開采,現已進入高含水開發時期。據統計,今年年初油田綜合含水率88.7%,個別區塊的含水率已經超過90%,開采難度越來越大,對
勘探開發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二次
采油技術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油田的開發現狀,但是要進入
三次采油,條件還不具備,技術也達不到。所以,油田需要樹立“二次開發”的理念,有效解決制約勘探開發的關鍵技術難題,逐步形成在東濮凹陷深層
油氣藏、隱蔽油氣藏的勘探配套技術,以及不同類型油藏開發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術系列。
據相關人員介紹,油田14項開發關鍵配套技術正是為油田“二次開發”做準備。“二次開發”介于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之間,是
注水開發技術的集成發展和創新,重構地下認識體系、重建井網結構、重組地面工藝流程,就是通過新技術的集成應用挑戰極限,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使老油田煥發青春。
通過開展項目研究,理清今后科技工作的思路,推廣能滿足油藏現階段開發需要的成熟技術,分析不成熟技術存在的難點并配套完善,攻關、引進
油田開發需要的新技術。
由采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生產測井技術研究中心承擔的“找水找竄卡堵水技術”項目,經過技術人員一個多月的調研、收集、整理,編寫了《中原油田開發關鍵配套技術——找水找竄卡堵水技術實施方案》,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油田現有的找水找竄卡堵水技術存在著油套管接箍滲漏無法識別,機械卡堵水一體化技術難以控制開關的開啟,化學堵水技術難在水泥返高以上及淺層堵漏等難題。因此,該項目在推廣應用成熟技術的同時,對于不成熟技術,需強化剩余油飽和度監測技術的適應性研究與應用,針對中高滲油藏特點,繼續開展高精度C/O測井和中子壽命測井,針對高壓低滲油藏特點,在文東油田和文南油田推廣脈沖中子—中子飽和度測試技術,繼續開展氮氣氣舉產出剖面測試技術應用,不斷滿足油田開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