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科威特埃米爾(國家元首)薩巴赫(Sheik Sabah Al Ahmad Al Sabah)結束了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作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海灣阿拉伯國家,科威特與中國在能源領域有著長期的友好合作。已經80歲高齡的薩巴赫對中國并不陌生,此前他曾六次踏上中國國土,但以國家元首的身份訪華尚屬首次。在目前國際形勢下,這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老朋友薩巴赫這次的中國之行帶來了新的驚喜,科威特媒體紛紛熱議此次薩巴赫訪華帶來的積極成果。
科威特石油大臣謝赫表示,如今有超過10個中國公司在科威特開展業務,涉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和石油工程服務。
這次薩巴赫中國之行的最大亮點就是敲定了一個“沉寂延緩”了四年的能源合作項目,該項目合資金額達90億美元。所以可以稱之為能源世紀大單。
科威特國家通訊社去年8月報道稱,早在2005年,
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公司就籌劃在廣東開展煉化一體化項目。按照原先的規劃,上述合資項目的原油年煉化能力將達到1500萬噸,其乙烯產能將達到100萬噸/年,成為中國最大的石化基地。該項目在2007年底獲批開展前期工作,但后來因環保等問題一度陷入僵局。
在沉寂了四年后,謎底終于揭曉。5月11日,科威特石油部長謝赫與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分別代表各自國家,簽署了在廣東省建立和發展煉化一體化合資企業的《諒解備忘錄》。所簽署的備忘錄特別提出要加速建立此合資項目,預計在2013年底投產。
針對之前項目地址的環保爭議,《諒解備忘錄》同意在對原址進行的高質量環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出臺后,根據實際情況,項目實施地可重新選址。項目的具體參與方包括中石化、科威特石油公司及其他煉油與石化領域的國際公司。
在此次薩巴赫訪華之行后,一直飽受猜測的南方煉油合作計劃終于塵埃落定。
根據《科威特時報》的報道,在該合作項目中,科威特石油公司將擁有30%股份,中石化50%,而陶氏化學公司和
殼牌公司各持10%的份額。
根據科威特石油部長的說法,這個項目為實現海灣國家向中國每日出口原油50萬桶的目標鋪平了道路。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中心龐昌偉教授說:“廣東已經很重視環境問題,所以這也是該煉油項目一波三折的原因。中國的很多優良海港也都具備建立大型煉油基地的能力,但是環保問題確實值得重視。我們在引進資源國的能源進行
成品油開發和儲備的同時,也要付出一定的環境代價,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種付出確實也是必須的。”
科中能源合作腳步在不斷加快,就在今年4月5日,科威特石油公司還與中石化簽署了一份3.5億美元的
石油鉆機服務合同。中石化將在科威特進行5年的鉆井建設。這個合同將有助于科威特實現到2020年日產原油400萬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