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琳達:危機中石油企業面臨項目生命周期挑戰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03-24 來源:搜狐財經 關注度:0]
摘要: 殼牌集團執行董事、天然氣與發電業務總裁庫琳達在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使能源的需求有所下降,大概是每年下降3%左右。這對于石油的價格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在石油的價格大概是每桶50美元,比2008年的平均每桶100美元下降了一半。
...
殼牌集團執行董事、天然氣與發電業務總裁庫琳達在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使能源的需求有所下降,大概是每年下降3%左右。這對于石油的價格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在石油的價格大概是每桶50美元,比2008年的平均每桶100美元下降了一半。
庫琳達表示,經濟危機對殼牌集團的收入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成本大幅地上漲,比如在不同的設備、材料和服務當中,這些成本在2008年相比2005年是其2到2.5倍。
而且這個增加是很難降低的。對于資本投入來說,石
油價格在過去的幾年上升的時候,資本投入也有相應的增加,2009年要讓投資趨于平穩。
庫琳達認為,從長期來講,能源的需求還是會增加的。比如,現在在中國每100個人才有3輛汽車的保有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會購買更多的用電產品。所以對電力的需求也會增加。因此長期而言,對于石油、天然氣、
煤炭、核能和水利等需求將會不斷地增加。
她認為對于殼牌這樣的公司來說,面臨的挑戰首先就是投資項目的生命周期的問題。比如對油氣開發項目,通常地質和勘探需要三到四年,評估和設計需要三到四年,建設需要四年左右,最終可以進行生產,也是開始真正獲益的時候。
提及經濟衰退帶給企業的教訓,她認為,首先,應該避免認為今天的油價將會一成不變。因此必須以長期的角度對油氣價格進行評估。但要對資產負債表和預算進行評估,應該以近期油氣價格的預測為基礎。
其次,應該防止開開停停的投資政策,它只會加劇能源領域的波動性。
還有一個教訓,就是需求和價格的波動周期通常要比項目的建設時間要短。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必須不停地招聘人才。這才不會出現在企業業務出現繁榮的時候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