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昨日才過完十五元宵,今日(2009年2月10日,農歷正月十六)??節后開工的第一天,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啟程出訪沙特阿拉伯王國,這是繼2006年4月主席訪沙后對沙特的再次訪問。中國領導人對沙特的頻繁國事訪問及中沙兩國元首的多次會晤已引起內外高度關注,被視為“極不尋常”。其實,胡主席此次再訪沙特,除進一步推動兩國在石油能源、經貿基建及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正常性合作外,最具突破性的,即要催生沙特投資海南大型能源基地項目,并開始落實項目建設。
項目以多達1億噸的大規模
原油儲備為主體,并配套建設大型煉油廠設施及下游石化加工產業鏈,總投資預估將超過1千億美元。
項目建設符合中沙兩國謀求建立“戰略性伙伴關系”的構想,切合兩國長遠發展需要,尤其在當前面臨全球“金融海嘯”危機下,又十分符合中國政府推出“以項目帶動經濟增長”的對策,有益于配合中國中央政府經濟增長“保8”目標的落實。
項目建成將使中國能源安全得到有力的加強,據統計,該項目建設后中國
石油儲備總體水平將由現在的10天左右大幅增至90天以上,中國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化工原料供應也會得到進一步的自給保障。在貢獻中國能源保障及經濟發展的同時,項目也會帶動中國對南海石油能源的開發及戰略利益的維護。從此,海南島將發生巨變。正如2008年4月,李克強副總理在海南建省及特區建立二十周年慶典上所指出的那樣:海南要成為下一輪特區開放與建設的“排頭兵”……
中沙兩國元首對攜手建設海南大型能源基地項目早有共識。2006年1月22日,沙特國王阿卜杜拉訪華時當面向胡主席等中國領導人提出項目建設的意愿,緊接著,胡主席于同年4月22日訪沙特時進一步回復了沙特國王的意愿,在答復沙方的五點建議中,第二點有關中沙兩國“深化能源合作,擴大原油貿易,探索在儲油、煉油、石化和銷售方面的合作”,即為項目推動正式奠定了互動的基礎。
此后,中沙兩國最高領導層內部為此互動頻繁,并進行了一系列相應的詳細規劃。此間,于2008年5月,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為了體現發展對華關系的重視及對中國胡主席的謝意,還特地以個人名義捐贈現金5000萬美元用于中國川北賑災;2008年11月,中沙元首共赴美國華盛頓參加全球G20峰會時,阿卜杜拉國王明確提出,沙特將投資4000億美元用于全球石化與能源建設,其中包括了中國的大規模能源與石化投資。
沙特投資海南大型能源基地項目的的概念源于海南島曾獲批的一個外商獨資600萬噸煉油廠項目。早在2002年,時任沙特王儲的阿卜杜拉獲悉海南島外商獨資煉油廠項目,大為重視,并經中國駐沙大使吳思科查證后,正式批準了對該煉油廠項目及相關大型原油儲備設施配套的投資;2002年12月22日,沙方在吳大使見證下與項目業主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同時,吳大使陸續將此情回報國務院,時任總理朱?基于2003年1月作了“積極推動”的批示。
如果按照項目于2003年開工建設的原訂計劃,項目應該于2006年建成完工,可以想象,中國的石油儲備總體水平今天早就有不同的格局,海南島也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項目因遭遇原
中石化董事長陳同海的暗中干擾而一直無法如期啟動,直到2006年阿卜杜拉國王訪華當面表達強烈意愿并得到胡主席的重視后,才排除干擾,使項目推動全面走上正軌。
2003年初,陳同海以國家計委副主任空降中石化,出任董事長,他知道沙特要投資該海南外商獨資煉油廠項目后心生貪念,私欲膨脹,于是假公濟私,指使一批人非法收購并霸占該外商煉油廠項目,并誘逼沙方與其合作,但遭沙方拒絕,沙方不屑陳同海的非法所為。陳同海也因此于2007年被“雙規”,現正等待黨紀國法的審判,但陳同海惡意攔截沙特投資海南能源項目的行為,卻已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另外,陳同海非法搶占海南外商煉油廠項目的行為也已釀成一起對外商(以臺商為主)投資侵權的最大冤案,令黨和政府蒙羞。此案自臺中國國民黨正式轉交中共中央后,迄今一直在中央臺辦內部解決之中。
所幸,貪欲違法者已落網,海南大型能源基地項目已去陰霾而迎向光明,在此春暖花開之際,胡主席再次訪沙必將有助于海南能源項目建設的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