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經濟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圖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總地質師曾興球演講。
2008年12月2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北京仁達君仕管理咨詢中心主辦的“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經濟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的盛況。圖為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總地質師曾興球演講。
曾興球:我很高興應邀第一次到人民大學講壇來做講演,我是中國能源界一位老同志了,長期以來是做技術工作的,我的本行是做
油田開發,做數字模擬、軟件。改革開放以來,我一直在國際合作的一線工作,退下來以后,一直做能源經濟研究。
今天大家來討論全球金融危機的問題,和能源有很大的關系。我想講四個意見,因為昨天晚上剛剛從越南回來,來不及做任何PPT,很抱歉,就用現有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要充分認識這次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深度影響,不能低估。我今天上午就來了,想聽聽大家有什么樣的意見,我覺得收獲很大。我也覺得經濟恢復不會是很漫長的,但是也不會是短暫的,我講兩個數字,我做技術的愿意用數字來說話。美國有8500多家銀行,受金融危機、次貸危機影響,銀行產生各種各樣問題的有2484家,他們在各種證券、債券和其它各種五花八門的金融衍生產品形成的價值是多大呢?300萬億。300萬億,你們不要以為我講錯了,一開始我聽到這個數字也是感到很驚訝。按照行家的研究,這300萬億當中至少有2%的壞賬,也就是6萬億。再加上現在信用卡透支的還有8000億壞賬,僅此就有6800億。當然還不值,200萬億就相當于美國GDP的將近20倍。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呢?年輕朋友們,就是說要在市場上用實物生產來填補這個金融風暴至少需要一個過程。實體經濟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倒閉也會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我們正在匹配之中,很難說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我從80年代初就待在美國,到現在我還是定期的哈佛訪問學者,我當時研究美國的理念就是超前消費。現在全美國都在反思,超前消費顯然不合現代經濟建設的實際狀況。這300萬億怎么消化。
第二,與我這個能源行業有關系的油氣,油氣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煤。大家很關心,因為要開車,要開車就用煤氣,油講到了37.26美元。8月華爾街動蕩最激烈的那一天,也是世界
油價最高的一天,147.27美元,現在是37.26美元。四個月不到,油價只跌到原來的零頭多一點。不管怎么樣,這個現象給我們搞實業的人提出一個問題,供需關系是我們市場經濟當中最重要的兩個關系,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供應在減少,需求也在減少。現在問題可怕的是,供應減少的速度比需求減少的速度還要快。這就反映出實體經濟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受到重創,短期之內要復蘇,使供應強勁起來,還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即使整個金融危機已經排除危險,大家認為新的銀行不會再倒閉,供應業需要一個過程。這次金融危機不同于1929年的第一次經濟大簫條,也不同于70年代和90年代的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我國還沒有改革開放,對我國幾乎沒有影響,我是研究能源經濟的,對這個問題與很多學者有不同意見。對我國經濟來講,第一次能源危機對我們沒有造成影響。第二次對我們是有利的,推動了我們整個能源界,尤其是
油氣勘探界走向了世界,蘇丹、哈薩克斯坦都是這時候進入的,如果這次不僅如,以后就沒有機會進入。這次不同尋常,我們想進入還有很大的難點。因為這次的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面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都是以后無法比擬的。對我們能源界確實帶來了很深的挑戰。
大家說金融危機,危機中間有機會,這句話我是非常贊成的。有一句話叫有機遇也有挑戰。對于中國來講,一定要強調一個定語,機遇大于挑戰,問題是你能不能夠把握住機會,歷史從來不會直接告訴應當怎樣面對當前的挑戰,唯一的辦法只有審時度勢,分析當前的形勢,保持清醒的頭腦,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該收手的時候還必須收手,只有恰當地把握住機會,你才能夠迎接挑戰。當前對我們的挑戰是什么?
就能源戰線來講,當前對我們的挑戰是三大問題:
第一,由于金融危機對造成的影響是需求疲軟,使得我們石油、
石油化工和其它能源工業在經營方面遇到了一些措施和困難,也有新聞媒體的朋友跟我講,說現在是不是進入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思考了一下,我認為當前的石油和石化行業是進入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剛才有位同志寫了一首詩,冬天來了,離春天還會遠嗎?我還要說一句,對石油、石化來講目前還看不到春天,現在還要經歷一些磨礪,需要一些探索,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世界,才可以把握住一些機會。美國人也很滑頭,有很多的辦法。上次我去了美國一趟,金融危機炒得很厲害,只是美國人消費心態有一些影響,但不如歐洲、韓國、日本這么嚴重,好像金融危機發生在外國,沒有發生在美國一樣,那是美國對市場經濟研究得已經很老道了。有些問題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琢磨地很透的。我們要趁這個機會來研究這個問題。為什么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對我們的GDP影響這么大,對我們的出口產業和行業影響這么大。我講幾個簡單的數字。
比如說價格下跌,
石油石化行業168個石油和石化產品,十月份價格環比下跌106種,比如硫酸碳9月份4000元噸的11月份到現在降到了1700元/噸,還在降,昨天晚上我才回來,中午我打電話問我的同事說已經降到1200元了,硫酸銨8月份是2400元/噸,10月份已經降到400元/噸。昨天我去清華,大家都很關注我們的民生,都說工業不發展,將來的就業怎么辦?這是一個現實問題。美國1929年經濟蕭條也沒有跌幅這么大的,超過84%。
石化的一些基礎材料就是石腦油,就是石油里頭用最簡單的辦法拿出的第一種油叫石腦油,什么技術含量都不需要的,這種油7月份價格高達1200美元/噸,比
原油價格還要高。但最近跌到只有284美元/噸。我曾經興致勃勃跟很多企業建議,從中東進口石腦油、燃料油替代我們的原油,現在不行了。
代表石油端的產品有二本、甲苯、二甲苯等等東西,三烯、丙烯、丁烯都在降價,化工類的硫酸、硝酸、兩堿都在降價替代能源產品的像甲醇,河南的甲醇用的很好,二甲醚都在降價。這一大堆降價是什么意思呢?是因為消費疲軟。這些產品是干什么用的呢?生產塑料,塑料干什么用的呢?生產娃娃,各種玩具,都要用塑料產品。塑料產品終端加工廠關閉了,出口停止了,原料不需要了,就影響到化工。
比如MDI是我們國家化工界唯一一個自主創新的產品,山東煙臺萬華創新的,很好,是一個不帶甲醛的涂料,都可以做,房子里以后裝修都可以沒有味道了。但這個產品7月份還是24000元/噸,現在降到不到8000元/噸。因為房子不蓋了,裝修的人少了,MDI用量就少了。MDI一少就意味著液氨不需要了,意味著硝酸不需要了,液氨、硝酸一不需要,整個上游化工工廠出來的產品就積壓了。所以,整個行業就進入了蕭條甚至是疲軟的時期。
應該說這對我們的實業影響很大。搞
勘探開發是上游的,油價這么低,為什么
中石化還不賺錢呢?因為下游的產品降價,上游的原料成本降價,效益還是沒有增加。今年的
中石油有可能損失利潤至少480億,中石化至少損失利潤200億。當然,和外部公司相比較,我們直接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很敏感。但很多石油跨國公司包括俄羅斯的石油公司都沒有受到影響,我們要分析原因在什么地方。現在行業增幅減緩,我還不敢說賠本。
第二,資源難找,世界支持我們社會發展的四大技術系統,首先是能源技術系統,二是新材料技術系統,能源技術系統包含了所有的技術含量。但能源有一個特點,沒有資源,能源是很難發展起來的。現在金融危機出現了,推動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延伸到資產的保護主義,資源的保護主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國有化。我們說全球化經濟應該是資源跨國流動,但現在凝固了,就像凍了的魚凍一樣,凝固了,它不流動了,所以買油就很困難。所以,最近蘇丹出現了很多問題。
第三,由于資源尋找難度很大,影響到我們未來的供應,現在風險還是很大。我們國家需求量的增長速度很可能變成全世界之一。這需要資源保證,資源找不到,供應無法保證,風險就很大。
這是我們碰到的三大挑戰。三大挑戰不是不可以化解的。那么機遇在哪里?
第一,改革我們的金融管制體系,要創新,美國金融創新遇到問題不等于我們不創新。我們現在創新不到位,金融管理是上頭很大,下頭很小,“倒三角”,所有的銀行、證監會、保險都是針對幾個大的國企,相當一批中小企業貸款還是很難的,因為它的服務目標和對象現在看來需要改進。這是金融管制體系需要創新的。美國創新過頭不應該,所以,不創新就不能發展,亂創新也是不行的。我們現在處于不創新,所以還是不能發展。面對金融危機,還要對我們的金融管制機構進行創新,要不然沒有錢,沒有錢什么都干不成。
第二,企業管理體制、機制要更新、改革,要轉型升級,這是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剛才說我們是虧本的。埃克森三季度利潤增長73.5%,第一批增長48.5%,是因為受俄羅斯的影響,否則還更高。為什么這些跨國公司在金融危機面前不但沒有受影響,反而增長很快呢?因為他們早就有預備機制,早就有辦法應對銀行貸不到款,銀行倒閉以后他自有資金怎么辦的問題。早就解決了新技術上的問題,賣不掉的產品怎么辦。他生產出來的產品你生產不了,這就需要開發新技術。埃克森在過去兩年建立了20多個全球大型科研中心,擊中了石油、石化戰線優秀的專家,而且每個研究中心還配套了兩到三個研究所,全世界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同時研究一個課題,迅速把新產品投放到新市場,所以,它可以應對金融危機帶給企業的損失,保持企業平穩健康地發展。
第三,要“走出去”。現在很多中小企業想走出去很困難,過去中國收購優尼科遇阻,但我想現在不會遇阻了,就看你怎么去做。這些是我們的機會,我們應該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去研究國際市場的新變化,研究國際資源新配置機制,來尋找我們進入市場的新機會,就能夠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