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中國石油將與海外石油巨頭簽署一攬子合作協議,以此從澳大利亞獲得更多的液化天然氣資源。
4日,中國石油旗下的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與殼牌東方液化天然氣業務部在澳大利亞佩斯市君悅酒店簽署了一份涉及液化天然氣長期供應框架協議。
據了解,該協議核心內容是,在為時20年的合同期內,殼牌公司將向中國石油每年出售100萬噸液化天然氣。而殼牌發言人對外稱此協議具有約束力。
此協議下的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來源是澳大利亞西澳州的Gor-gon項目。據統計,澳大利亞天然氣資源占全球總產量的7%,主要集中于西澳地區。到2020年,澳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將增加4倍,達3500萬噸。
按照協議約定,中國石油與殼牌公司將在2008年12月以前完成談判并簽署一項詳細的液化天然氣銷售與購買協議。而按照國際商業規則,此協議最終生效必須在Gorgon合資公司股東作出最終投資后。
2002年,作為中國液化天然氣的領跑者,中國海油率先挺進澳大利亞,快速切入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而該項目由BP、殼牌、雪佛龍、BH P石油、伍德賽和日本三菱三井公司組成投資組合運營。
依據當時的協議,該項目2006年建成運行后,中國海油每年進口澳液化天然氣300多萬噸。而二期2008年底投產后,每年增加進口200萬噸。
據了解,此后5年來,中國海油除在去年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簽定了進口液化天然氣合作協議以外,這主要是為落實上海液化天然氣項目氣源,在澳大利亞沒有產生新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有業內人士披露,中國海油曾欲染指Gorgon項目,但最終因為價格問題,加之受日本公司的阻擊,最終選擇了退出,放棄了Gorgon項目。
Gorgon項目是由雪佛龍、殼牌和埃克森共同投資運營,分別占有50%、25%和25%的股份。據悉,此次中國石油獲得的液化天然氣屬于殼牌自己25%的一部分。
對于此番中國重新回到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市場,分析家認為,盡管目前國際氣價較高,甚至不可能再有像中國海油上次獲得的最理想的價格,但確保能源供應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
據悉,此次除殼牌以外,中國石油還將從Gorgon項目其它股東獲得液化天然氣,而這個量至少不低于殼牌每年出售100萬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