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聞名世界,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今天,中國正沿著絲綢古道建設一條新的能源大動脈。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西氣東輸二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南至廣州,東達上海,貫通14個省市區,境外與橫跨三國、同步建設的中亞天然氣管道相連,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將源源不斷輸送到東部沿海城市,造福百姓,繁榮經濟。
初冬臨近,記者走進工程建設一線,感受“能源國脈”那有力的脈動。
優化能源結構的再次發力
6年前,西氣東輸一線工程開工建設之初,人們還在為市場的培育擔心。6年后,天然氣“牛氣”起來,西氣東輸二線還在建設中,沿線地方政府爭相引進。甘肅省發改委一位負責人直言不諱:“爭取讓管線在境內多預留分輸口。”
天然氣市場“冰火”兩重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緊迫感。
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天然氣比例不到3%,而發達國家達到30%以上。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快發展天然氣工業,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比重,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迫切需要。然而,我國天然氣資源集中在中西部,而消費市場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東南沿海,管道勢必成為上游資源優勢與下游經濟優勢轉換的“直通橋”。
沿線各級政府的聚焦點也在于此。從長期看,國內天然氣供不應求的情況將在一定時期內存在。國家發改委研究數據表明,作為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大型管道,工程投產后,每年引進土庫曼斯坦的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同用煤相比,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億噸、二氧化硫排放144萬噸、煙塵排放6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36萬噸,減排效益顯著。同時,伴隨著西氣東輸二線的貫通,將有效緩解珠三角、長三角和中南地區天然氣供需矛盾。
拉動地域經濟的一條紅線
在記者采訪中,無論是施工一線,還是大后方;無論是參建單位,還是沿線地方,除了對市場配額的分歧外,認識高度統一。
經濟學家用“經濟項鏈”的比喻來闡釋管道建設運營對產業和行業經濟、沿線和地域經濟的拉動。從地域看,管道蜿蜒前行,猶如一條紅線,將上中下游沿線的城市“顆顆珍珠”串接起來,將上游資源優勢轉化為下游經濟優勢。根據國際開發經驗,利用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下游要配套建設500億元至600億元的設施,經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經貿委主任王永明所說,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將大大促進沿線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造福沿線地區人民群眾。王永明告訴記者,西氣東輸二線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一線等新疆已有管道一起,形成南北相連、橫貫東西的天然氣管網,給經濟發展帶來又一次機遇。隨著西氣東輸二線西段建設的有序推進,“商胡販客,時見于塞下”的絲綢古道正承擔起新的使命,加上已投產運營的西氣東輸管道、西部管道,一條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巨大能源“管廊”正崛起于河西走廊。在甘肅省武威市此前組織的一次“油氣管廊帶”經濟研討會上,專家指出,管道投資和投產的經濟效益可給當地帶來豐厚的收益,對于當地的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都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受益的不只是西部。在東部,管道建設孕育著巨大商機,為沿線群眾送去福音。據統計,在西氣東輸管道使沿線4億人受益的基礎上,西氣東輸二線將基本覆蓋華東、華南及中南地區,受益人數將增加一倍。有關專家認為,西二線工程將加快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工業結構的調整,刺激當地機械制造業和建筑安裝業的發展。另外,以節能和環保為特點的家用燃氣產品,也將迎來生產消費熱潮。
推動產業升級的有力引擎
我們欣喜地看到,以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為代表的第四次管道建設高潮的掀起,既拉動東西部的地域經濟發展,也帶動全局性的產業升級。
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全線約使用鋼材174萬噸,在拓展市場的同時,促進了企業的產業調整和升級。而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更大,所需物資、裝備數量更大,預計鋼材用量達440萬噸,首次大規模采用X80級鋼材達278萬噸,使用大型壓縮機77臺、大口徑閥門數百個,將為我國大型壓縮機、大型閥門生產企業提供重要的發展機遇,并帶動國內機械、電子、冶金、建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結構升級和優化,推動技術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以西氣東輸一線、二線工程為代表的高壓、大口徑長輸管道建設的蓬勃發展,為高鋼級管材研發帶來難得的機遇。9月中旬,中國石油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聯合組織召開的西氣東輸二線新產品鑒定會上,由中國石油科研攻關團隊研制的X80高鋼級系列管材等5項成果通過專家鑒定,并投入工業化生產,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標志著我國已躋身高等級、大口徑、厚壁鋼管制造世界強國行列。“石油創造”引領鋼產業升級之路,也使得管道鋼鐵巨龍有過硬的“身軀”翻天山祁連,跨長江黃河,越江南水網,直抵穗、滬。
更重要的是,管道建設為能源和原材料類型行業提供了轉變的機會,也間接地為民用能源消費的配套設備生產提供了舞臺。
弘揚生態經濟理念的深刻啟迪
從生態經濟來看,用深刻變革來形容管道建設帶給沿線群眾的思想觀念變化毫不為過。
“天然氣,亞克西。”居住在烏魯木齊大巴扎附近的維吾爾族大嬸阿依古麗兩年前用上天然氣后,那陪伴她近10年的煤氣罐就被棄置在陽臺角落。她說,用天然氣做飯更省錢、更省心、更干凈。
西氣東輸二線的建設和投運,將再一次使沿線特別是西部地區的百姓接受新觀念的滌蕩,帶給沿線百姓更多的將是觀念上的更新和思想上的解放。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統征辦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建設一流管道、綠色管道,中國石油人高擎生態大旗,奏響新時代綠色福音。沿著古絲路,與西氣東輸二線毗鄰,曾經焊花閃耀的西氣東輸一線上已看不到建設的絲毫印跡,胡楊挺拔,藍天白云,訴說著對燃氣時代的憧憬與展望。沿線那些曾經靠砍伐林木用于炊事、取暖的人們,已習慣了潔凈的天然氣。他們期盼潔凈能源,他們深情呵護環境,他們全力支持管道建設。在石河子段施工中,員工愛護一草一木,珍惜一禾一苗,作業帶嚴格控制在28米之內,盡量減少果樹移栽與砍伐,村民也主動給施工人員送水果慰問,營造了互相配合、共創和諧的良好氛圍,保證了管道主體焊接提前完工,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評價。
隨著管道建設的加快推進,沉寂400多年的絲綢之路正重現昔日的繁榮景象,一條新的經濟帶正在神州大地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