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一邊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國有大企業壟斷著石油資源,還享受著國家的巨額補貼;一邊是民營石油企業沒有油源供應,生存發展舉步維艱。這種現象讓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協會會長趙友山感覺很是不公平,也讓緊巴巴過日子的民營石油企業家們憂心忡忡。
一邊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國有大企業壟斷著石油資源,還享受著國家的巨額補貼;一邊是民營石油企業沒有油源供應,生存發展舉步維艱。這種現象讓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協會會長趙友山感覺很是不公平,也讓緊巴巴過日子的民營石油企業家們憂心忡忡。
民營石油企業舉步維艱
“中國石油市場體制性障礙、行業壟斷,造成全國民營石油流通企業沒有油源經營,供應渠道不暢,生存發展舉步維艱,無法形成合理的市場競爭,這樣的現狀與正在建設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相違背的。”在10月11-12日召開的“2008中國石油流通論壇”上,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如是說。
有消息稱,國家今年1-8月累計向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石油集團提供成品油財政補助人民幣531.8億元,以彌補兩大集團因國際油價高企導致的煉油業務虧損,其中中石化獲441億元、中石油獲90.8億元。
而對民營石油企業來說,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據2008年初步調查,全國石油民營批發企業663家,關門、倒閉了三分之二,加油站45064座,倒閉了三分之一,虧損的有1萬多家,幾十萬職工下崗失業。
趙友山表示,民營石油企業投資是響應國家號召、鼓勵進入石油市場的,由于體制障礙存在不公平,全國民營石油企業在發展中陷入了困境,使企業無法生存,造成大量資產閑置,給民營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國有企業國家能給補貼,民營企業虧損、倒閉國家從來沒有任何補貼,民企投資的風險都是由個人來承擔,民營企業承擔著納稅、就業等社會責任,但民營企業不需要政府給予補貼,只希望政府給一個寬松的投資環境,以及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待遇。”他說。
期待打破行業壟斷
趙友山建議,進一步消除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體制性障礙,在石油領域打破行業壟斷,實現公開化、公平化、程序化、規范化,確立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公平競爭,讓民營石油流通企業與國有企業一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參加論壇的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徐錠明和國務院參事陳全生對他的觀點都表示贊同。“民營石油企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國家要聽‘大兒子’(國有石油企業)的訴求,也要聽‘小兒子’(民營石油企業)的訴求。”徐錠明說。陳全生則表示,國家要鼓勵民營石油企業到海外找油源,他同時指出,解決民營石油企業發展困難的根本辦法是打破行業壟斷。
趙友山呼吁:國家要放開市場管制,放開石油生產上游,放開石油進口,放開石油價格,放開石油儲備。
趙友山說,民營石油流通企業已成為我國穩定市場、維護石油安全的一支生力軍。今年3月,國務院批準下發“關于民營成品油企業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7月3日又發了“關于解決民營成品油經營企業經營用油問題的補充通知”。許多民營石油企業認為從此看到了希望,但此文件如今沒有得到落實。“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督促貫徹實施。”他說。
“支持民營石油企業發展需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使民營石油流通企業與國有石油企業共同承擔起維護國家石油安全的重任和社會穩定的責任。”趙友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此次論壇上,山西省太原市誠成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寶生、遼寧盤錦興隆石化開發公司董事長張順杰、內蒙古赤峰元寶山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樹國等民營石油企業家都表示,期待國家早日打破石油行業壟斷局面,實現市場公平競爭。 (程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