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950億桶,約占世界總儲量的8%。非洲大陸的石油日產量預計在未來10年中將從1,100萬桶增加至1,600萬桶。另外,非洲在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份額為27%,而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以及赤道幾內亞的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意味著,在全球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非洲至少能夠保持住這個份額。
世界各國爭奪非洲的策略:
美國:加深軍事控制
美國2007年設立非洲司令部,外界議論紛紛,最主要的猜測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加深對非軍事控制,贏得對石油資源的控制權,二是對抗中國在非洲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歐洲:狠批中國政策
歐洲議會日前對中國在非洲政策提出強烈批評。歐洲很多國家在殖民時期曾是非洲各國的宗主國,眼下中國和非洲經貿往來頻繁,歐洲對自身勢力或被削弱越來越不安。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春季首腦會議日前正式通過了建立“地中海聯盟”的原則計劃,并一致同意所有歐盟成員國和地中海沿岸國家都被涵蓋其中。分析人士認為,這是歐盟在基本實現融合中東歐國家的目標之后,開始加強“南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日本:大搞金錢外交
日本對非洲的“圖謀”有三個方面:能源和市場需求;外交需求;大國需求。對于一直想謀求政治影響力的日本來說,非洲是一個理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值得多方“經營”。
印度:小心翼翼 步步為營
印度近日效仿中國主辦印非峰會,旨在促進同礦產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但新德里不可能逃脫一個現實,那就是賽場向中國嚴重傾斜,有必要謹慎行事。
面對各國虎視眈眈,我們也不示弱:
一 中非合作論壇,把發展中非合作制度化、機制化。
建立中非合作論壇是新形勢下中國和非洲友好國家為增進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應對挑戰、面向未來發展所采取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推動南南合作、促進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一項新的嘗試。6年實踐表明,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為推動中非全面友好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 務實推進,對非洲朋友,我們給出最大善意,開出最好的條件,中國在非洲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反擊西方國家“新殖民主義”論。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向非洲釋放出的友好能量愈發熱烈。目前,中國已宣布為非洲提供5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出口買方信貸,免除33個非洲國家2005年底以前到期的對華無息貸款債務168筆。為擴大從非洲國家的進口,中國對原產自28個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190個稅目產品實施了零關稅待遇。而一個更加具有戰略性的全新舉措是,去年年初,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對中非關系進行戰略總結,也是繼《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之后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二份對外政策白皮書。
三 中非石油合作,這是戰略根本。
中非石油合作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以及中非領導人的努力,中非石油合作的內容開始多元化,一改過去單一的石油貿易形式,擴展到石油勘探開發領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使用中國政府援外優惠貼息貸款與蘇丹政府簽訂了穆格萊德油田6區塊的石油開發合同,開創中非石油勘探開發合作業務之先河。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在有法國、加拿大等多家石油公司參與競爭的情況下一舉獲得穆格萊德油田1/2/4區塊的開發權,此后中國在非洲的勘探開發業務不斷拓展。截至2005年底,中國與非洲的上游油氣合作項目已經輻射至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乍得等14個國家,合作油氣項目有27個。中非石油合作帶給非洲國家的福利效應是實實在在的。如蘇丹的石油開采便是用中國的技術,隨著石油開采和收入的增加,蘇丹的財政狀況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四 國有和民資一起出動搶占非洲市場。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正在考慮收購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所持尼日利亞區塊的股權。這是中國對非洲油田興趣日漸高漲的最新跡象。中海石油以22.7億美元買下尼日利亞Akpo油田45%的股權。同月,該公司又買下尼日利亞一個海上區塊35%的權益。中海石油是中國產量最高的海上石油運營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斥資6.922億美元收購了安哥拉三個深海石油區塊的股份。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擁有蘇丹油田的股份。除了由石油公司直接進行投資,中國政府還采用向非洲國家提供貸款和援助的策略來確保得到資源。
浙江諸暨市民企越美集團總裁徐志明近日透露,正在非洲國家尼日利亞興建占地600多畝的紡織工業園區,一期投資額5000萬美元(即近4億人民幣),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實現部分企業入園。
五 軍事存在是保證合法利益的根本。
非洲石油資源雖然豐富,但除少數國家外,多數產油國不同程度存在種族糾紛、宗教沖突以及政治派系斗爭,各種不穩定因素客觀存在,再加上官員腐敗、民眾生活貧困等現象,很容易誘發外資企業經營風險。例如中國石油工作人員在尼日利亞遭綁架、中國石化埃塞俄比亞油氣項目現場遭遇反政府武裝襲擊導致企業遭受重大損失等事件就很能說明問題。中國在2007年向蘇丹派遣了一個工兵營,以保護油田及中國投資的石油加工廠。這是官方首次確認的海外軍隊派遣。國外媒體多次渲染中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如津巴布韋的中國教官,甚至說中國軍隊接管津巴布韋,哈哈,中國武器運到津巴布韋是鎮壓反對派等等!美國也設立了非洲司令部,正說明了軍事存在的重要性,高興的是我國政府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沒有軍事存在,合法利益就沒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