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勘探開發到重大油氣田發現,從川氣東送到西部管道工程開工,從內資、合資合作到“走出去”的盤活資源,從能源立法到科學發展觀統領行業發展,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在過去的2007年成績斐然——
能源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首部能源法征求意見稿面世
2007年是我國能源業極具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我國能源立法進程明顯加快。12月3日,經過近兩年的討論修改,我國首部《能源法》征求意見稿與公眾見面。該法以其宏觀性、全面性、前瞻性和權威性,有望成為我國能源基本大法。10月28日,正式公布修改后的《節約能源法》,明確規定“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12月26日,首次發布《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近十年來首次對外發布的、全面介紹中國能源政策的重要文件。
加強科學發展觀對行業發展指導,政策環境悄然變化
2007年是國家和政府貫徹科學發展觀,通過出臺一系列相關規劃、政策,引導石油石化及其相關行業穩步有序發展的一年。1月1日,規范我國石油市場全面放開后國內市場秩序的《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和《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1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對煤制油、煤層氣的開發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4月1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對未來我國能源發展改革提出了明確的目標。8月30日,以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優化天然氣利用結構等為目的的我國《天然氣利用政策》正式頒布實施。8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到2010年、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規定今后不再增加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產能等。11月12日,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并啟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合作計劃》,鎖定五大領域對外合作發展可再生能源。11月26日,國務院通過了與石油石化行業關系密切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此外,2007年國家對進出口稅則進行了十年來最大調整,與石油石化相關出口退稅政策一再調整,《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在加緊出臺中。
在一年中,國家和政府如此密集地通過發布相關發展規劃、政策文件指導石油石化行業發展,過去是不常見的。細心地閱讀這些文件,不難看出,科學發展觀作為主線貫徹始終。這表明,國家和政府在新形勢下很關注和重視石油石化業健康有序科學的發展,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正向適應市場全面開放,順應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變化。
節能減排力度加大,行業發展面臨新壓力
進入“十一五”尤其是2007年以來,國家對節能減排更加重視,并推出硬性指標,使石油石化行業面臨新的挑戰。
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發布《節約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的目標;11月17日,國務院下發《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要求貫徹執行《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等3個方案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等3個辦法,并將能耗降低和污染減排完成情況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初國家環保總局近30年來首次啟用了區域限批行政懲罰手段遏制高污染產業等。
石油石化業面對巨大的節能減排壓力,迎難而上,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貫徹落實國家和政府的要求,2007年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要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要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仍然任重而道遠。
南堡特大油田發現,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有新突破
2007年是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新突破的一年。一是5月3日,中國石油宣布在河北唐山渤海灣地區,發現儲量10.2億噸的南堡整裝優質特大油田。這是我國近10年來最大的油氣發現,相當于中國目前石油探明儲量的20%。幾個月后,南堡油田再度宣布,油田又增加了1.6億噸的儲量,三級油氣地質儲量達到11.8億噸。這使中國在全球石油儲量榜中由第10位升至第9位。二是2007年新疆產原油2640萬噸,天然氣212億立方米,總油氣當量產量達4330萬噸,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氣產區,這標志著我國石油生產東穩西增的資源接替戰略取得重大進展。此外,中國石化在南方海相勘探再獲新突破,中國海油2007年共獲10個油氣新發現,其中9個為自營發現。全年全國原油產量將超過1.86億噸,同比增長1.5%;天然氣產量達到58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4%。
油氣管道建設如火如荼,有利于我國油氣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
2007年也是我國油氣管道建設繼續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8月31日,國家“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以普光大氣田為龍頭的川氣東送工程正式開工。這是我國繼西氣東輸之后,陸上第二條天然氣長輸管道,西起四川達州市,東至上海,全長1702千米,到2020年該工程年輸氣量將達120億立方米,與此相配套的總長近1800千米的川渝地區輸氣管網建設工程項目也先于2月下旬正式啟動。8月1日,總長近4000千米的西部原油管道工程建成投產,這是繼2006年9月同溝敷設的西部成品油管道建成投產以來,西部管道工程的又一重大勝利。該管道工程投產后,將與中哈石油管道共同組成“西油東送”的戰略大通道,以現代化的管道運輸替代原有的高成本的鐵路運輸,把新疆、甘肅與東部地區、西南地區的輸油管道以及石油石化生產銷售企業連接起來,實現西部資源與東部市場的對接。我國目前最大的成品油管道工程之一、“北油南調”的一條重要動脈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試驗段在許昌舉行開工典禮,拉開了該管道工程建設的序幕。此外,2007年我國還開建了內蒙古輸氣管線和榆林—濟南天然氣管道,建成了天津大港至山東棗莊的成品油管道和湖杭甬天然氣管道,貫通了安慶至合肥成品油管道;國內首條數字化管道工程——全長1242千米的西氣東輸冀寧管道工程竣工等;同時西氣東輸二線走向方案也已基本敲定。
幾年來,我國大規模展開的油氣管道建設,有利于我國油氣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有利于我國石油石化工業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有利于石油石化物流成本的降低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這一建設熱潮仍將持續。
對外合資解決資源瓶頸問題,煉油業走出新路子
2007年,我國在青島、天津、福建、撫順、獨山子、廣西、四川七大千萬噸煉油新建或改擴建項目熱火朝天進行的同時,在對外合資合作解決資源瓶頸方面開始走出了新路子。9月5日,中國石化、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在福州正式合資成立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我國首家涉及煉油、化工、油品銷售的上下游一體化中外合資企業,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市場換資源的大煉油項目。接著,11月18日,中國石化、廣東省和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合資的中科廣東南沙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將聯合開展該項目的前期工作。無疑,擁有資源優勢的中東大石油公司和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石油巨頭與中方的合資合作,為中國煉化業的發展開創了一條新路,也為其他資源國家積極開展與中國煉油業的合作開了先河。
多套大乙烯項目同時在建,乙烯產量破千萬噸大關
2007年我國乙烯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石油石化工業的熱點和亮點之一。2007年,我國乙烯產能達996.5萬噸/年;乙烯產量首破千萬噸大關,約為1040萬噸,比上年增長12.7%,坐穩世界第二的位置。我國僅用6年時間就使乙烯產量從500萬噸猛增至千萬噸。更為突出的是,2007年我國出現8套大乙烯新建改擴建項目同年進行的盛況,為國際上罕見。這8套大乙烯項目分別是屬于中國石化的天津百萬噸/年乙烯、福建80萬噸/年乙烯、鎮海煉化百萬噸/年乙烯和12月18日剛開工的武漢80萬噸/年乙烯4套,屬于中國石油的新疆獨山子百萬噸/年乙烯、四川彭州80萬噸/年乙烯、撫順80萬噸/年乙烯改造和12月28日新開工的大慶12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項目。這些大乙烯項目的建成投產,將使我國石化工業的規模和實力上新臺階。
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成果喜人
我國石油石化企業2007年迎難而上,在“走出去”方面取得可喜進步。中國石化2007年年底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開發伊朗亞達瓦蘭油田協議。中國石油2007年海外原油年作業產量突破6000萬噸,達到6023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標志著其海外事業躍上新臺階。目前,其海外業務已拓展到四大洲26個國家,初步形成非洲、中東、中亞—俄羅斯、亞太、南美5個油氣合作區,油氣開發生產項目達31個。中哈、中土油氣合作取得新進展:在一期工程2006年建成投運的基礎上,2007年12月11日,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開工;8月29日,我國境外最大的天然氣項目中國與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管道項目正式啟動,開辟了中國陸上首條天然氣進口通道。未來30年,土庫曼斯坦每年將通過管道向中國出口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于200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一半左右。另外,中國海油2007年在海外油氣勘探開發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中俄油氣管線建設等也在積極進展中。
三大公司首聚500強,科技進步有亮點
隨著我國石油石化業的發展壯大,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實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2007年終于迎來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三大公司首聚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輝煌時刻。當年,中國石化從上年500強中的第23位升至17位,實現連續第5年位次上升并首次躋身前20強;中國石油也從上年的第39位躍升至第24位;中國海油首次進入500強,列第469位。
與此同時,2007年我國石油石化科技進步取得可喜成績:我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2萬米特深井石油鉆機研制成功,這是目前全球技術最先進的特深井陸地石油鉆機,將把我國陸地大位移井及其他復雜油氣田超深油氣藏的勘探開發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標志著中國推進石油高端裝備國產化取得重要進展;茂名百萬噸乙烯工程通過自主創新和設備國產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低成本擴張之路,在茂名乙烯的核心裝置乙烯裂解裝置的510臺主要設備中,有448臺由國內廠家制造,占87.8%,一批我國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用到了該乙烯裝置中;閔恩澤院士榮獲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我國石油石化業科技工作者首次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勵,也是國家對煉化業50多年科技進步和貢獻的一大肯定。
進口石油首超1.6億噸,資源形勢依然嚴峻
2007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當年GDP增長11.4%,從而使石油的需求繼續旺盛。雖然,當年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取得不俗的成績,但國內石油產量依然不能滿足需求,使石油進口量連續兩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200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首破1.6億噸大關,達到1.63億噸,比上年增長12.3%,進口原油依存度達47%。這表明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資源形勢更趨嚴峻。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公司在國內油品市場偏緊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迎虧而上,滿負荷安排煉油生產,挖掘生產潛力,調整產品結構,增加成品油產量,加大調運組織力度,不惜虧本高價進口緊缺油品,增加供應,使緊張局面得到了緩解。
面對嚴峻的資源形勢,2007年我國更加重視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發展替代能源。一方面,乙醇燃料開始走上非糧轉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和其他企業通過自建或與不少地方和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方式,積極參與生物質能開發,一些相關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展望2008年,我國能源新政和石油石化業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繼續平穩較快發展。規模化的煉化建設將繼續進行,節能減排將迎難而上,繼續奪取新的勝利。在國內繼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的同時,“走出去”發展對外能源合作仍將繼續為之。2008年是奧運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日子,我國石油石化業一定會乘東風、抓住機遇,繼續深化改革,謀求新的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