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的5年,新疆天然氣工業取得了哪些成就?奮戰在千里戈壁荒漠的新疆各族石油職工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答卷:
——從2003年到今年10月,新疆共生產天然氣510億立方米,是新疆1951年至2002年50余年累計產氣320億立方米的1.5倍,反映出新疆天然氣工業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5年新疆生產天然氣106億立方米,成為全國第一個年產氣突破100億立方米的省區;2006年產氣164億立方米;預計今年將達到200億立方米,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一。
——西氣東輸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線投產,塔里木油田建設成為西氣東輸的主氣源地。到10月8日,塔里木油田今年已生產天然氣105億立方米,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外輸基地。
新疆天然氣工業取得的這些成績,是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分不開的。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疆石油戰線從保障我國油氣穩定供應出發,不斷加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探明儲量連年增長,到去年底已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29萬億立方米,成為全國三大超萬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區之一。隨著西氣東輸管線的全線投產,新疆天然氣產量呈現“井噴”式上升勢頭,2002年新疆生產天然氣48.5億立方米,占當年全國產量326億立方米的14.8%;去年新疆產氣164億立方米,占全國產量591億立方米的27.7%,對我國天然氣生產的貢獻進一步上升。目前,新疆日產天然氣5500萬立方米,創出歷史最高紀錄。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優質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大,今后10年將是我國天然氣工業利用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新疆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總資源量達10萬億立方米,占全國1/4。據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已經明確提出,將大力推進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把新疆建成國家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和國家能源陸上安全大通道。
今年8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走向已經確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南下廣州,東至上海,設計輸氣規模為每年300億立方米,輸送主要來自中亞的天然氣,2010年建成通氣,這表明新疆在全國天然氣生產供應格局中的份量進一步加重。新疆天然氣工業已經迎來了跨越發展的黃金時期。